不會欣賞藝術怎么辦?
發布時間:2017-04-18 14:36:00來源:次關鍵詞:藝術
不會欣賞藝術怎么辦?
在藝術學院派的氛圍生活太久,會讓身邊的人幾乎沒有對知名藝術品持有懷疑態度的,而且他們并未想過去懷疑藝術品。如同題主所言,在有些人那里表現出來的更像是一種宗教,或者說是集體意識。
杜尚的「泉」(就是個破馬桶),根本就不是一個用來欣賞的“審美產品”,它就是杜尚用來攻擊「藝術就是美的」這個定義的“革命產品”,它帶動了整個先鋒派的藝術哲學大革命。
我覺得藝術展覽館的開放也應該像電影動畫一樣分級開放。因為去觀賞的人們,目的不一樣,腦袋里的理論不一樣,希望看到的價值更加不一樣。
「泉」這個作品,放在藝術理論研究者的眼里,那是革命的贊歌;放在普通游客眼里,那就是個破馬桶,還有個瘋子的簽名,還有一群“裝逼犯”在稱贊,what the fuck!
咱們大可不必互相傷害。各取所需不是很好么?
你要欣賞美的藝術。
喜歡風景繪畫么?
看看洛蘭吧,他筆下的魔幻天堂。
看看透納吧,他描繪著如生命般奔騰的暴風啊。
看看康斯太勃爾吧,他的恬靜優雅,如同那些像棉花糖一樣的云朵。
喜歡人物繪畫么?
要看人體美,不在乎骨骼驚奇的話,那就看安格爾吧。
如果喜歡男子氣概,就去看大衛的畫吧。
偏愛安排恰當的情景劇情畫,普桑一定讓你滿意。
熱愛優雅的人像,那么應該去看拉斐爾。
希望更多的描繪現實?那么可以試試委拉斯貴支。
藝術的世界這么大,為什么不用自己喜歡的藝術品去討自己的歡心呢?為什么非要糾結自己不會用大量時間去了解的藝術規律呢?
歸根結底需要分清的概念。
《伊卡洛斯》 亨利·馬蒂斯
你希望「藝術」是用來欣賞,還是用來理解?這兩個詞的定義可大不相同。
你要欣賞藝術,就去挑選符合自己審美觀的藝術品即可。
要了解藝術,即便那就是幾個純色色塊也有千萬種解讀。
你說是皇帝新衣也好,“裝逼犯”也好。不同目的之間自然有遙遠的隔閡,不過我們研究藝術規律,這是我們的追求,和工作,和存在的價值。